初冬的贺兰县,气温已经接近摄氏零下。黄河水静静地流淌,广袤的土地上不见几个人影,只有两三台挖机在轰隆隆地工作着。
引擎轰鸣的间歇,传来一个女性坚定有力的声音,“一定要按标准来!上、下口不够宽,都会影响水流循环!”说话的,是宁夏贺兰县畜牧水产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副主任刘欣。她站在近两米深的循环沟里,拿着卷尺一处处检查着挖机开挖过的地方,向基地负责人杨欢嘱咐着。
“刘站长平时对我们很随和,是我的阿姨。但她做起工作来很细致、很负责,有时我们养殖上不规范出了问题,她可严厉了。”宁夏精品农业服务有限公司的“80后”负责人杨欢私下对记者说。
这一年,贺兰县在12个场点推广了稻渔综合种养技术,覆盖面积超过9700亩。像这样到基地进行技术指导,普及养殖规范,对刘欣和同事们来说早已成了家常便饭。
刘欣从1987年到贺兰县水产工作站算起,她从事水产技术推广工作已经整整30年。从技术员做到水产技术推广站的站长,她为“西北渔业第一县”挥洒了汗水、书写出繁荣。
记者来到自治区龙头企业贺兰县新明水厂养殖有限公司采访。“干水产最重要的就三样:技术、鱼种和人才。我干了30多年,多亏了刘欣的帮助和指导。”70多岁的“创一代”王新明说,“她来的时候才毕业,很能吃苦,用你们年轻人的话说是个‘女汉子’,一晃30年她也老了。”听到王新明的话,大家纷纷笑着点头认同。
记者在“新明庄园”里看到,银川市农广校2017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贺兰县水产养殖培训班的学员们正在上课,许多学员一听说刘欣来讲课,都早早地来到会场。“刘站长可以说是有求必应。她一心扑在渔业上,把所学奉献给贺兰县的广大农渔民,像她这样坚持三十年太不容易了。我们每次有培训都会邀请她来。”宁夏回族自治区渔业协会会长赵峰说道。
30年间,刘欣参与了贺兰县渔业“丰收计划”,使贺兰县“丰收计划”的面积由不足100亩扩大到15000亩,产量由200斤提高到2000斤左右;参与乐银川市科技局立项课题《罗氏沼虾养殖技术示范》的实施,使产量达到278公斤/亩;主持了“浦江一号引种主养试验示范”项目,使该项目在贺兰大面积推广;带领实施了稻蟹种养项目,使该项目成功推广;主持国家大宗淡水鱼项目银川试验站贺兰片区工作,实现了大宗淡水鱼养殖增产增收和环境污染减少……一系列的探索,一项项的成果,都是刘欣用对水产事业的热爱和奉献“堆”出来的,她参与的很多项目也都获得了自治区、国家级的奖励和荣誉。
30年来,她奔波在荒滩碱湖上,坚守在瑟瑟寒风中,常常是一身土、两脚泥。探究起初心,刘欣这样告诉记者:“很简单,就是喜欢水产这行。年轻时候人很单纯,就是想把工作做好,这么多年下来,对这份事业越来越热爱,我喜欢和水产人打交道。”
朴实的语言背后,是刘欣真诚的一颗心。她心系养殖户,情系着农渔民,才让她的工作贴心、暖心。她喜欢和水产人打交道,水产人也无一不爱和她打交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