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机构 > 科技教育司 > 推广教育
“土地是我人生的舞台”——记全国十佳农技推广标兵 四川省南充市营山县植保植检站副站长郭建全
时间:2018-01-22 文章来源:农民日报 文章作者: 【 字体:  】 打印本页

 

    “老郭在我们村都驻点实验示范10多年了,常年忙碌在田间,老百姓都看在眼里。搞现场要下田,搞实验要下田,搞调查要下田,这么多年,有他的指导我们可是实实在在受益了。”营山县骆市镇新华村全秀雄得知记者是来采访县植保植检站副站长郭建全时,言语中充满了真诚。

    营山县属丘陵地区,旱地多,农作物产量比较低。提高土地单位面积的产量,才是农业增效的根本。

    郭建全说:“绿色是我人生的底色,大地是我人生的舞台。”他参加工作的第一站是新店区农技站,针对当地旱地一年只能种两季的实际,上班不久,郭建全就把功夫下在了旱地改制上。他起早贪黑,徒步往返于辖区各乡镇,利用所学的书本知识抓培训、搞示范、建基地、促推广,历时3年的试验和改进,相继推出了一系列旱地分带轮作模式及其配套技术,将传统的一年两熟增加到三至五熟,较改制前单位面积产量翻了近一番。“我家有近3亩旱地,过去一年只能种一季小麦和一季玉米或红薯,通过旱地改制后,现在一年至少种麦子、玉米、红薯、菜、豆五熟作物,粮食产量由改制前的700多斤,增加到1600多斤,有的年份达到2000多斤。”营山县新店镇老店村村民苟兴阶说。

    地还是那些地,人还是那方人,不同的是收成显著提高了,旱地改制迅速在四川丘陵地区广泛推广应用。

    为解决丘陵坡地干旱问题,郭建全又开始探索套作红苕作垄方式的改进,改与玉米带平行起垄为垂直起垄,以垄间“凹槽”涵蓄水分,成为一项至今推广的节水抗旱增产技术。

    1990年,郭建全担任营山县土壤肥料站副站长,主要负责全县中低产田改造工程。当时,全县超过1/3的耕地都是中低产田。为保证工程质量,他到全县53个乡镇开展耕地低产原因调查,共收集代表土样2000多个,完成对不同土壤类型的养分检测和地力评价,并针对低产原因,提出耕地改良对策建议。凡是他负责的农田改造工程,都如期顺利通过省、市、县验收。

    “1997年改造前,我们洞庭村就像一个低洼的湖泊,稻田深、冷、烂很严重,既不能排,也不能灌,稻田亩产不足800斤。改造后,成了能排能灌的高标准农田,水稻产量达到1200多斤,还能再多种一季油菜,收获350~400斤。”营山县骆市镇洞庭村段良成说,20年前郭建全的付出与贡献,令当地老百姓受益至今。

    2000年,郭建全被转岗到营山县植保植检站工作。植保植检工作每年至少有4/5的时间必须处在生产第一线,郭建全为此放弃了几乎所有的周末和节假日,开展病虫害调查,抓试验示范和项目实施,夏战酷暑,冬冒严寒,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36年的基层农技扎实工作,让郭建全获得了不少奖项,证书厚厚一摞;近年来营山植保植检工作也一直走在全省前列。对郭建全而言,更重要的是,他用自己的行动在乡亲们心中收获了信赖,在人生舞台上实现了价值。

    “郭建全一直坚守在农业生产第一线,绥山大地上到处都有他的足迹,田畴绿野中到处都有他的汗水。”营山县农牧业局局长蹇建生感慨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