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取得积极进展
在全面完成国家下达的“十二五”畜牧业污染减排工作任务的基础上,2016年广西畜牧业以推进畜禽生态养殖、九洲江流域综合治理、美丽广西乡村建设为抓手,深入推进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一是出台畜牧业发展规划。自治区人民政府印发实施《广西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工作方案》,对广西“十三五”期间畜牧养殖业提出总要求,强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完成全区畜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和《广西现代生态养殖“十三五”规划》,科学划定禁养区、限养区,切实转变养殖业发展方式,走出一条种养结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高效安全的现代生态养殖发展道路。目前,全区共有16个县印发了畜牧业发展规划。
二是依法科学划定禁养区。据统计,全区已完成禁养区划定的县(市、区)有36个,79个县(市、区)正在开展禁养区划定,共划定禁养区768个,禁养区面积5217.4平方公里。已关闭或搬迁生猪养殖场3153个,减少生猪存栏68.04万头,其他畜禽养殖场关闭62个,折合7.72万头猪当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内,清拆畜禽养殖场104家,清拆面积11.07万平方米。
三是制定生态养殖模式规范。制定《广西畜禽现代生态养殖技术规范(试行)》和《广西畜禽现代生态养殖场认证标分标准》,把生态养殖模式细化为生猪、肉(蛋)鸡、肉鸭、肉(奶)牛、肉羊等5种畜禽养殖生态模式,并把认定标准细化为5星、4星和3星认证,极大地提高了可操作性。2016年,全区通过“畜禽现代生态养殖场”认证的有241个。
四是狠抓流域养殖污染治理。以九洲江流域畜禽养殖污染治理为重点,加大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目前共拆清禁养区内1546家养殖场,清理生猪30.8万头,发放补偿金约1.5亿元。推广“高架床+微生物益生菌”生态养殖模式,陆川、博白两县完成320家推广生态养殖模式建设。推进养殖废弃物处理设施建设,开展有机肥生产、废弃物生产天然气等项目。引进第三方治理养殖污染,开展博白县重点支流圭地河第三方养殖污染治理,加大养殖污染执法力度,确保养殖废水达标排放。
五是推进病死猪无害化处理。印发《关于切实加强养殖环节病死猪无害化处理补助经费管理的通知》,明确提出补助范围与对象、补助标准、无害化处理工作要求、补助经费申报、补助经费拨付与发放、绩效管理和监督管理等6个方面要求。印发《养殖环节病死猪无害化处理补助经费申报表格格式》,积极推进病死生猪无害化处理。据统计,2016年1-11月,全区共处理病死猪91.4万头,有效化解疫病传播和环境风险。
六是实施摸底调查跟踪制度。组织全区对西江干流及七大支流畜禽养殖情况摸底调查,并对200米以内、200-500米间和2000米以内的生猪、家禽、牛、羊、兔养殖情况进行分类汇总;开展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限制养殖情况进度、九洲江养殖污染进展、畜牧业发展规划(含禁养区划定)制定等专项工作进度跟踪,及时掌握相关工作进展情况。
下一步,广西争取把制定县域畜牧业发展规划列为县级人民政府年度绩效考核目标任务,自治区和市两级加强指导和服务。开发广西畜禽规模养殖信息平台,形成广覆盖能共享的高效化常态化的监管服务体系,切实提高监督水平。继续推进九洲江流域养殖污染治理,加快推动畜禽养殖场生态养殖认证工作。